成功案例

嘉兴:就业路上一个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成功案例


  编者按: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推动全市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就业大局保持稳定。今年,我市更围绕就业这一核心,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零工市场建设”等三个方面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接受人民监督。

  本期《政在为民》推出“就业路上”报道,讲述百姓就业故事,剖析就业市场形势,聚焦政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的硬招、实招、暖招,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提供经验、凝聚合力。

  饭碗稳不稳,钱袋子鼓不鼓,生活有没有保障,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前提下,怎么样才能做好市场调节、政策引导、兜底保障,让市场高效配置资源,让各类劳动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充分就业,是嘉兴努力前行的方向。

  一只水桶能盛水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就业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最困难的人都就业了,“就业池”里的水才能更满,才能称得上“充分就业”。

  嘉兴紧盯就业困难人员这些短板,给予这个重点群体充分的关怀,帮他们实现再就业,这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温度,也考验着城市的智慧。

  “我想找个工作,最好是长期工。”今年53岁的林先生是平湖市南大街社区的居民,属于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在离开之前的单位后,他一直有再就业的想法,苦于年龄偏大,又没有突出的技能,一直就业无门。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留意排查周边企业的招聘信息,为其提供“私人订制”的就业服务。最终在社区的牵线搭桥下,林先生在南大街辖区内的一家保洁公司当上了保洁工,并就业至今。

  平湖市南湾社区居民小朱自幼残疾,日常生活全靠父母照顾,前几年母亲因病去世,小朱的父亲满是无奈:“本来我可以打打零工,现在老伴走了,家里必须留一个人照顾她,我现在出门买个菜都是急匆匆的。”

  社区工作人员知晓后,多次上门,悉心询问小朱的就业意愿,在一番努力之下,安排小朱到南大街乡贤会会长张丽萍开办的浙江汇利服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汇利服饰残疾人之家上班。

  “我们不仅为员工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公司还有健身康复室,配备各类康复器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朱这样因残疾而失业的人更快地融入社会。”汇利服饰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表示。

  现在小朱已经学会乘坐公交自己上下班,小朱的父亲也有时间去打打零工,整个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摆脱了之前的困境。

  当前,嘉兴实施困难群体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精准帮扶,兜牢就业底线,通过落实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等实现再就业。今年的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就提出要为全市8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已超额完成。

  为了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嘉兴还创新开展市级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全年争创100家以上嘉兴市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立社区(村)总体就业率、重点人群实现就业率、创业率和创业带动就业率、数字化场景建设及应用等八大评价指标;实行公益性岗位进社区(村)计划,充实公益性岗位项目库,目前已新增储备公益性岗位832个。

  “我们对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首先要快速识别、精准服务,做到应帮尽帮、一帮到底;还要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服务活动,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身体较差、技能比较单一的人员,按照政策进行就业需求分类,形成一人一档;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关心,让失业人员快步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市人社局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舒畅表示。

  小尹来自云南,去过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找工作,但都因为学历不高和技能水平限制碰了壁。今年8月,她来到了嘉善西塘,从汽车站下车时发现旁边有个零工市场,抱着好奇心走了进去,结果找到了一份景区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对她来说这是一份“意外之喜”。

  小尹去的零工市场是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西塘分中心。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属于县级零工市场,为了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嘉善还建了西塘镇、干窑镇、天凝镇等3个镇级零工市场和红菱村、大舜村、中寒圩村等3个村级服务点。

  从2022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在部署零工市场建设,这一趋势离不开灵活就业群体不断扩张的大背景。对公司来说,雇佣零工是控制企业成本的方法之一;对于个人而言,打零工是他们增加收入的重要方法。因此,零工市场建设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一环。2022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要求推广零工市场建设典型经验。

  今年,浙江省政府将零工市场建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成零工市场200个”。嘉兴今年的民生实事之一就业优先项目中,也立下“全市建成零工市场20个”的目标,创新打造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零工市场,目前全市建成零工市场21个。

  家住海盐的张社良,今年63岁,之前已经赋闲在家一年多了,想找零工干,总是难以找到,毕竟就业市场上留给60多岁老人的机会并不多。经儿媳介绍,张社良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了一份在五金厂的工作。他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然年纪大,但手脚勤快,“这个零工市场蛮好的,找工作方便灵活,身体吃得消就多干干,吃不消就休息一阵。”

  “建设零工市场,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零工人员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嘉兴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科科长董惠斌说。

  为了充分的发挥零工市场的效用,嘉兴建立起“1+21”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即线上打造一个全市统一又富有地区差异性的零工服务平台,并将零工服务小程序集成至微信公众号、人社官网、党建平台等,实现零工多元化服务;线下开辟零工快速服务通道,因地制宜建成21家线下零工市场,围绕行业特点和产业分布,每个县(市、区)都有两家以上规范化、特色化零工市场,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查询、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全链条就业服务。

  在零工市场找到“零活”后,零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怎么维护,工资支付有没有保障?对此,嘉兴创新联合商业保险机构直接入驻零工平台,零工人员接单成功后,平台自动按日完成投保,保单即时生效,为零工人员提供最高保额80万元的雇主责任险,实现零工人身意外险快速全覆盖。

  零工市场并不等于无约束,嘉兴还积极探索“合同+托管”的约束模式,零工人员与企业线上签订劳务合同后即时生效;开发全省首个零工平台工资托管支付模块,任务与薪酬绑定发布,完成后薪资直接转入零工个人账户,有效确保零工“零欠薪”。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零工平台服务企业1885家次,帮助零工人员实现就业1.36万人次,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新鲜血液,是最富有创新活力的群体,广大青年就业者折射着嘉兴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嘉兴市本级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9900人,数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偏紧,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最近,应届毕业生濮天琦每天都要去各大人才市场投简历。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他,今年6月从湖南某高校本科毕业,一心想回家乡发展,本认为自身专业很“吃香”,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刚毕业没什么经验,但很多单位都要招有工作经验的,所以工作还是比较难找,比我预想的要难一点。”濮天琦说,由于学校在湖南,校园招聘会基本上没有嘉兴企业参加。于是,他在各类线上平台寻找嘉兴企业,一天投出20多份简历,收到回复的连一半都不到。

  眼看着自己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濮天琦也很着急。前几天,在桐乡的一个人才招聘会上,一位志愿者帮他注册激活了“学子就业码”,并帮他上传个人简历。两天后,濮天琦就收到了3家企业的面试邀请。最终,濮天琦顺利通过双环传动公司的面试并入职。

  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才。当人才的供给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出现错位,该怎么办呢?嘉兴推出的“学子码”,就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学子码”对本地青年群体实行全覆盖,特别是为高三学子精准画像,实现“入校前赋码、在校时赋能、离校后赋岗”全链服务。2022年以来,仅桐乡就通过“学子码”服务学子2.13万人次;同时,建立毕业生优质岗位库,已入库企业岗位信息9.8万余个,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社工岗位达5489个。

  00后大学生徐晓宏的求职经历颇为曲折。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一开始觉得找份工作肯定没问题,但现实给了他“一拳”,面试了几家都没成,所以徐晓宏调整了心态,干脆先从实习岗位找起,通过“零工码”选中了一家广告公司,递交了申请,第二天面试成功。公司老板还让一名资深设计师带着他实习,两个月后,由于徐晓宏表现不错,企业决定正式录用他。他感慨道:“其实很多时候,找工作就是从实习开始,里面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们呢。可以先有份工作,再连接自己的理想。”

  目前,嘉兴正在打造符合本地产业行业实际的灵活用工立体服务模式,还建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全覆盖体系,创新推出“周末工程师”“数字小工”等脑力劳动零工服务,着力解决新业态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和企业用工招聘“双向需求匹配”等问题。

  在政府部门以“不落一人”的态度,帮助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不论整体环境如何变化,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就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只要干在实处,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